饲料工业是支撑现代畜牧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关系到城乡居民动物性食品供应的民生产业。“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因此,编制好饲料工业“十四五”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一、饲料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1、法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养殖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息息相关,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养殖业的发展,修订了《中国兽药典》《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饲料原料目录》《饲料卫生标准》《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新的饲料法规体系遵循“提高门槛,减少数量;加强监管,保证安全;转变方式,增加效益”的基本原则,进一步界定了政府、管理部门和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完善了生产经营使用各环节的质量安全控制制度,明确了饲料生产中允许使用的原料范围,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2、饲料行业产量及构成情况
我国饲料行业伴随着改革开放而起步、成长。1980年,我国饲料工业产量110万吨,1990年发展到3194万吨,十年平均年增长308万吨;到2000年发展到7429万吨,十年平均年增长424万吨。2010年饲料工业产量16202万吨,2018年饲料行业总体延续了饲料行业稳健的发展趋势,饲料总产量22788万吨,同比增长2.8%。据悉,我国饲料工业连续4年突破产量2亿吨,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总产量的1/4。
二、饲料工业“十四五”展望饲料产量稳中有增,质量稳定向好,利用效率稳步提高,安全高效环保产品快速推广,饲料企业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饲料企业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延伸产业链条,走生产生态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三、饲料工业发展方向饲料工业未来将有很大发展空间。饲料加工要通过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规模效益,利用现有加工能力,开发优质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目前,饲料产品的开发向着“四化”发展,即:专用化。饲料企业要和养殖户挂钩,签订供求合同,定点、定时供应各种专用饲料。系列化。饲料企业单一品种的生产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也不利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只有能为市场提供多品种(如畜、禽、鱼等)及系列化饲料产品(如生猪饲养期分段的仔猪、乳猪、中猪和育肥猪配合饲料;鸡饲料的雏鸡、蛋鸡、肉鸡饲料),才能抵御市场风险。特种化。开发特种饲料,满足珍禽、观赏动物、实验用动物、特种名优水产动物、宠物(猫、狗等)的需求,是日趋发展的潜在市场。保健化。开发替代化学添加剂,能够改善畜禽肉质品味,防病治病,助长催肥的绿色保健饲料。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央视:马上可以大口吃排骨?全国生猪生产呈恢复态势 |
返回列表 |